3月30日,学校召开2021年科技创新大会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,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、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创新大会会议精神,总结学校“十三五”期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成绩、经验和存在不足,认清形势精准布局,系统谋划学校科技创新工作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。

学校党委书记杨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。学校校长杨建华主持会议。会议公布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室名单、学校科研平台人员聘任名单以及2021年“揭榜制”科研项目立项名单。与会领导为相关科技人员授牌并颁发聘书。


近年来,学校认真贯彻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、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,在科技政策及机制创新上、科研平台建设及科研成果上、学生创新创业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。一是强基础,体制机制不断健全。设立创新创业学院,建设了双创教育课程群,并融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。启动建设了众创空间,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基地3个,正式立项或注册在校生创业项目6项。二是补弱项,平台建设日益完善。将科研创新纳入岗位竞聘考核体系,激励教师投身科研创新的积极性。建立骨干教师、学术技术带头人、教学名师、技能大师的立体化教师晋升机制,培育优质教师科研创新队伍。建成河南省电厂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郑州市电力能效智能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、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。三是提质效,科技创新激发活力。学校荣获2020年全国“挑战杯”创新创业大赛银奖,2019年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,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“发明杯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5项、获得河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,学校被授予“高职院校发明创新基地”称号。
党委书记杨义波在讲话中指出,新能源等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需要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充分发挥优势,发挥科技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创新,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,提升科技协同创新水平,深化机制改革,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体系,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
杨书记强调,学校在深入调查研究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,将出台一系列货真价实、含金量高的实招硬招,全校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、坚决贯彻执行,具体做到五个方面重点工作:
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。要把握根本遵循,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论述,深入实施“党建+科创”工程。要加强组织领导,积极为科技创新工作创造条件、提供便利。要营造创新文化。加强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,树立严谨治学、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,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。
二是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。实施科研项目“揭榜制”,不断培养教师的应用技术能力,促进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。试点设置教学科研型教师岗,制定岗位要求、考核标准。同时促进柔性科研团队建设,跨学院、跨平台、跨单位组建柔性团队,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。打造科研团队培育机制。实施创新团队培育工程,引培并举,以科技创新平台、名师工作室、大师工作室为依托,打造科研团队。
三是全面完善体系建设。加强各科研平台建设,优化平台科研团队,明确办公场所,提供资金支持,使科研平台建设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载体。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基地,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,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。成立河南电力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,聚焦区域中小微企业需求,着重解决企业产品研发、关键技术、员工培训等难题,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。
四是持续壮大科研队伍。支撑师资队伍建设,在教学相长中促进科技创新,提高教师社会技术服务水平、科研水平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。推进建成、运营众创空间,依托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创业工作室,培养创新创业优秀导师,扶持优秀创客项目。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。探索构建“平台+导师”的创新组织和育人体系,加强创新创业教材建设和典型案例发掘,科研成果反哺人才培养。
五是奋力推进科技课题攻坚。准确定位技术攻坚目标。要紧抓行业办学优势,加强能源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研究,通过新技术融合应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瞄准研究方向持续发力。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,在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,筛选研究方向,努力实现技术创新,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会议号召,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科技创新工作能够出真招、见实效,不仅是事关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,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负时代、不负学校、不负广大师生的崇高使命。全校上下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,埋头苦干、锐意进取、再接再厉,以高质量的投入、高标准的要求,实现高质量的成果,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,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。